1324| 105
|
开心国学院词班填词知识第30讲作业【云诗轩】 |
| ||
点评
第一首:念奴娇*诗词千秋
1.传承的“传”字出律。
2.主旨明确,赞颂中华诗词冠绝文坛,千古传承不断。
3.上片,起拍写诗词的作用,吟咏祖国的大好河山和英雄豪杰。第一句多余,而且败味。
“国中”一词不大好,不如改成“河山”。二拍写诗词被录入史册,千秋传颂,万古流传。
下句表达不到位,“焉燮”费解。后面两拍承接前拍,写诗词是怎么流传的:从唐到宋到元到明,甚至传到了西域,炎黄子孙代代相传。
“横扫狼烟灭”无厘头,诗词要是能灭狼烟,那还打啥子仗呀。哈。“阔”字明显凑韵。末拍和二拍略感重复。
4. 下片,承接上片末拍,用几个典型的事例,来说明炎黄子孙传承和发扬光大诗词文化。
一拍中“题言阙”不通,明显凑韵。二拍两句不通,词不达意。三拍中“吟词晔”想说苏轼的词好,但这样用词太别扭。
结拍“字珠玑美文阅”也是似通非通,字字珠玑能这样化用吗。
5.整体看,层次还算分明,脉络也基本清晰。但遣词造句上需要下大功夫。
第二首:念奴娇*网海酬知己
整体看,表达基本清楚,上片写与知己网友一起游览的温馨情景,下片写网友才华横溢,自己对远在天涯的知己网友的祝福。
但乱造词较多,句子生涩浅白,缺少词味。
这一首不做重点评述。
个人理解,不妥之处难免!
| ||
点评
1.格律正确。
2.主旨明确,揽胜抒怀,赞颂祖国强大。
3. 上片,起拍写山之高处景色,碧峰上细流明澈,汇集成瀑布而下,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歌咏吟唱呀。
二拍和三拍写山半腰处景色,斜阳下松柏矗立,就像一个当值的将军。崎岖的险径,好似曲折蜿蜒的空中走廊。
“当值”不大妥当,将军应该坐在军帐中,不会站岗值班吧。“风光集”比喻不大恰当。末拍写山低处景色,清澈的深渊中水光在山脉间轻灵闪跃。
4. 下片,前两拍承接上片,触景生情,回想起古代的风流雅士,曾经在这里留下了足迹,而圣贤们来这里开疆劈地守土安民。
二拍第二句欠佳。后两拍写现在,国家凭借诚信的国策,在世界东方巍然屹立。
这两句感觉转的有些突然,和上片景色关联不足,而且也是空洞的口号。
5.整体看,层次分明,脉络清晰。上片的景色描写一气呵成,非常漂亮。可惜下片的后半部分没写好。加油!
个人理解,不妥之处难免!
| ||
点评
1.“心”和“一”字出律。
2.主旨明确,感叹人生如梦,何不一睡而如意呢。
3. 上片,写“睡”中有真趣。“睡”就像身归尘外,可以断了烦恼。“睡”就像处于虚空的境地,看日月山海,苍天大地,都是无情之物。
“睡”就像在看一场戏,那些为春色所迷之人,那些为秋意而感叹伤情之事,不过是一场场风花雪月的戏而已。待到梦醒之时,一切一切都是空呀。
这个“睡”是“清心”,是“寡欲”,是“看淡”。“断”字只领了一句,没有领两句,不符合这个词牌的要求。结句表达不是很到位。
4. 下片,主要表达人生在世,“醒”也应当“睡”。不要说心头有牵挂,心又是什么?闭上眼睛什么都不是事了。
人生百年,醒亦当睡。不用去寻仙,不用去拜佛,也不用羡慕孔子和庄子。不与人争,任生由死,终归是一场戏而已。
起拍第三句没表达好。“任凭身误”有些费解。结句“如意”表达不是很准确。
5.整体看,层次分明,脉络清晰,禅味浓浓。但字句有些浅白,缺少点词味。
个人理解,不妥之处难免!
| ||
点评
1.格律正确。
2.主旨明确,不愿悲秋而欲以新意赋之,表达了乐观豁达之心。
3. 上片,前三拍写景,江南寒袭,风潇雨横,翠华零落,梧桐枝瘦,枫叶满地。从大到小,由远及近,铺排有序。
末拍言情,惊诧于秋老,喻人也老矣,用什么来慰藉这冷落之情呢。“奈”不妥,改成“以”才通顺。
4. 下片,起拍承接上片末拍“何”字而写,一边踱步一边喃喃自语斟词酌句,还是用诗词来慰寂寥吧。
二拍和三拍承接前拍而写,如何写诗词呢?自古以来写秋的都是悲愁情绪,我不如学学诗豪们,来个另辟蹊径,反其意而写之。
“毫端蕴秀临霜写,口角噙香对月吟”。歌赋声中早忘了日已垂暮、人亦老矣。“云霄冲鹤”比喻不大恰当。
5.整体看,布局合理,脉络清晰,用词典雅,表情蕴藉。虽然景情的融合还欠圆润,以及个别字词尚需要斟酌,但不失为一首不错的长调词令。
个人理解,不妥之处难免!
| ||
点评
1.格律正确。上片的最后一句少了一个字。
2.主旨明确,赞颂中华复兴,国泰民安。
3. 上片,主要写与人相约来西塞山游玩,实际上是要借机见面。看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呀。哈。
一个是年已古稀身体康健,一个是两鬓斑白花枝招展。都是身心灵便,但徒步上山难免疲倦呀。
先是在进入桃花洞去玩,后来又一起登上清幽的高处。末拍和前拍承接不佳,正说疲倦怎么就入洞登高了呢。
4. 下片,主要写在站高处所见。起拍写远处看到的,长江东去,百舸争流。烟波浩渺不大妥当,那么高那么远,如果还烟雾苍茫,怎么能看清船呢。
二拍写近处看到的,到处是新工房耸立,高楼崛起。工房耸立不大妥,高楼耸立才对。
三拍继续写近处看到的,寒山中的红叶,古炮台遗迹,和南飞的大雁。
这一拍放在一拍之后写比较合适。结拍写中华梦圆,国泰民安。这一拍接在二拍之后写比较合适。
5.整体看,字句流畅,意思表达清楚。但是上片写的是二人约会游玩之事,下片表达的是对中华复兴的赞颂,二者表达的主旨不统一。
个人理解,不妥之处难免!
| ||
点评
1.格律无误。
2.主旨明确,写黛玉葬花,感其身世爱情如同飘落的春花,不禁悲伤万分。
3. 上片,写黛玉葬花时的情景。起拍写所见,落英似蝴蝶般随风飞舞飘落,视觉。
二拍上句写所闻,草中的虫声如泣如诉,听觉。下句写所感,往事纷纷,混乱如麻呀。
后两拍承接前拍写思的内容,自己像风中飞絮一样,飘忽不定寄人篱下。想到伤心之处,不禁泪如雨下。
“回首”多余了,和前面“往事思来”重复。可以改为“独自”。结拍有些浅白了。
4. 下片,转写自己和宝玉的爱情悲剧。
昔日二人一起玩对酒吟诗、击鼓传花的游戏,多么希望成为鸳鸯一样的伴侣呀,可是金玉良缘恍如春梦,终被无情阻,
只落得在潇湘馆中愁肠百结,无法诉说自己的幽怨之情,唯有希望来世与宝玉重在花间执手了。
“回想”又重复了一次,其实从上片的“往事思来”,以下就是回忆了,不必反复说了。“回想”可以改为“难忘”。
5.整体看,布局合理,脉络清晰,近词家语。虽然个别字词有待斟酌,但不失为一首不错的长调词令。
个人理解,不妥之处难免!
| ||
点评
1.格律无误。
2.主旨明确,写秋夜的相思之情。
3. 上片,主要写景。起拍写远处空中景色,二拍写远处水上景色,三拍四拍写近处景色。从上到下,由远及近,铺排有序。
“日暮”和“晚照”有些重复,可以改为“几处”。
4. 下片,主要言情。起拍写自己离乡经年,与爱人难以见面。“是夜”有些多余了,也有些刻意。
二拍感觉有些不恰,上不承下不联。这两句应该放在起拍比较合理,先说回忆起美好往事,再说离乡数载不见,再接上三拍浊酒......,就顺畅了。
三拍四拍写相思之情。结拍,“更漏相伴”不大好。
5.整体看,布局合理,用词典雅。上片景色的描写不错,铺排有序,脉络井然。但是下片情语的铺排不大顺当。个别字词也有待斟酌。
个人理解,不妥之处难免!
| ||
点评
1.格律正确。
2.主旨明确,悲秋思乡之情。
3. 上片,前三拍主要写秋天的萧瑟景象。秋风吹来,树叶枯萎飘落,缕缕清寒。“袭”不如“催”。
“草木凄凄”不妥,“凄凄”有悲伤和茂盛之意,与草木连用时通常是第二个意思。“穿骨”也不妥,清寒能说穿骨吗。
末拍写自己在客里,欲问归期无归期。“迷没”模糊难辨之意,说归期难辨不妥,归路难辨才通。
4. 下片,承接上片末拍,继续写思乡之情。起拍写相思之深,二拍写孤寂之情。三拍承接上句的“无人诉说”而写,因为身似孤舟,独自飘流。
“身单影只”和前句重复,“眼角存忧郁”也弱,和前面“青丝脱”相比,就不值一提了。
结拍有些无理,明月能传递家书吗,明月只能寄托思念吧。上句需要斟酌。
5.整体看,布局合理,脉络清晰,近词家语。要注意用词的合理性,以及用词的准确性。
个人理解,不妥之处难免!
| ||
点评
1.格律正确。
2.主旨明确,赞颂长白山的美丽和文化渊源。
3. 上片,主要写长白山的自然景观。起拍写长白山的“林”。二拍写长白山的“泉”。
“气势滂沱”不恰,前句是写林,后句写泉,林和泉能说气势滂沱吗。三拍写“瀑布”和“天池”。“白桦”不恰,应该和林一块写。末拍写“奇石。
4. 下片,主要写长白山的人文。起拍写的是长白山渊源,长白山天池是三江松花江、鸭绿江、图们江之源,也叫白头山。
二拍写的比较空洞,“歌执手”也不通。三拍又去写景了,长白山的“峰”,应该放在上片去写。结拍无味,流于口号了。
5.整体看,布局合理,意思表达清楚。但是上片景色的铺排有些凌乱,没有突出重点,有些罗列的感觉。下片人文的描写空洞无物,表达不到位。
个人理解,不妥之处难免!
| ||
| ||
|Archiver|小黑屋|有够赞驿站 ( 闽ICP备19008120号-1 )
GMT+8, 2024-11-21 19:24 , Processed in 0.149506 second(s), 51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Copyright © 2001-2023, Tencent Cloud.